广西桂林旅游新闻:【中国旅游报】“双创”并举,广西全域旅游“十抓”出实效_桂途旅游网

【中国旅游报】“双创”并举,广西全域旅游“十抓”出实效

网络转载 浏览 2728 推荐 139 评论 0 2017年06月06日
黄姚古镇旅游

   日前,由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和中国旅游报社组织的40名旅游专家深入广西19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进行调研。专家们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这一具有广西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3年,广西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启动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旨在以旅游拉动县域全面发展,提高旅游业整体水平,拉动经济增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和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四年来,已成功完成了阳朔、兴安、东兴、龙胜、金秀、凭祥、上林、钦南、容县、巴马、三江和宜州等三批共13个特色旅游名县的验收评定,广西县域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产品不断丰富,特色旅游品牌逐步形成,县域旅游发展要素不断完善,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增长明显,特色旅游名县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广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的实践无论从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和实际成果方面来看都与全域旅游促进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的基本一致。因此,根据4年来的成功实践,2016年底,广西自治区政府在桂林市召开了广西“双创”工作现场会,明确提出以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全域旅游作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同步推进“双创”工作,实现“双创双促”,努力打造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升级版,以“创特”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走出一条发展全域旅游的特色路径。

  目前,广西已有3市16个县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名单,其中有11个是特色旅游名县,5个是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指出的要发展特色旅游与全域旅游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将广西打造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与生态旅游大公园,依据《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广西制定了3年行动计划。提出以全域旅游为方向,围绕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这一核心,以改革创新、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为动力,以重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加快旅游体制改革和旅游品牌创建,到2018年,争取建成1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20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广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以挖掘、强化“特色”为本,真抓实干,统筹推进,监督得力,注重实效。在具体实施上,“十个抓”(抓机制、抓规划、抓建设、抓品牌、抓融合、抓环境、抓管理、抓培训、抓宣传、抓共享)贯穿创建工作始终,如同十根强有力的骨架,支撑起“双创”的工作脉络。

  创新驱动  高位推进 

  广西坚持党政一把手抓旅游。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专题研究广西旅游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性文件,定期听取广西旅游发展情况汇报,建立自治区领导联系指导旅游工作制度,示范带动各地抓旅游。各级党委、政府也把旅游业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抓,促进了旅游发展大环境的形成。

  抓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设。2014年3月,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挂牌成立,旅游部门从单一的行业主管部门转变为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和服务监管的政府综合协调部门。各设区市和部分重点旅游县也相继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形成了上下一致、协调联动的旅游管理新体制。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这一体制创新进一步下沉落地。目前,广西16个县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有9个成立旅游发展委(局),7个成立旅游巡回法庭,2个成立旅游警察派出所(大队),2个成立工商旅游分局(所),1个成立食药监旅游分局等,并在全国率先推行旅游、公安、文化、工商、物价等部门联合执法模式。广西还在县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与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做了全域旅游发展重要探索与实践,如上林县、昭平县任命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为县政府党组成员,宜州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兼任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阳朔骥马村抓共建共享运作的“党员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乡村党政综合中心、旅游咨询,旅游调解等功能,让党的执政基础更为延展、深入基层。

  今年3月份,广西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广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工作方案》。根据方案,将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特色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建设旅游休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各类特色旅游小镇,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不断提升县域特色旅游品质。广西将开展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和评比办法,“特色旅游发展”成为五个主考核指标之一。目前广西19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已从党委、政府层面陆续制定并印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抓规划,以“多规合一”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广西编制了《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广西全域旅游发展三年工作计划》,编制《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评定标准》和《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管理办法》,以规划、意见方案和标准体系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注重规划引领,创建思路清晰。如:巴马把规划作为最硬性的前置门槛,整合资金6000多万元,着手完善城乡建设和旅游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形成了科学完整、布局合理、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如今年邀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团队对巴马开展旅游、交通、城乡、环保、国土等“多规合一”规划;贺州市2015年被列为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单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已把旅游业的发展布局和谋划的旅游项目库融入到“多规合一”的规划中。东兴市根据沿边特点,将旅游总体规划、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总体规划、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和各重点景区规划融入多规合一。

  抓建设,推动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在项目建设上,广西对重大项目实行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与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制度,重大旅游项目越来越多地进入这个“篮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落实“一个项目,一个责任单位,一套班子,一个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产品加快转型升级。如北海市冠岭旅游综合体及商业配套项目等2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进一步推动了北海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上林鼓鸣寨、金莲湖、龙母湖,三江鸟巢“百千万”工程,桂平西山泉国际旅游度假区、桂林玉圭园愚自乐园二期,容县都峤山文化生态旅游景区项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快速推进,助推了广西旅游业加速向休闲度假、健康养生转型升级。

  据统计,2016年,6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推进90个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投资达39.07亿元; 20个创建县,推进345多个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34.4亿。今年第一季度33家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累计划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高达15871.97万元,同比增长26.18%,实现旅游业社会总投资55.26亿元,同比增长11.68%,增幅明显。意味着今年广西特色名县、创建县的旅游投资持续得到重视,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全域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此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完成了一批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等的新建和改造工作,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观。尤其是旅游厕所建设,据不完全统计, 2015年--2016年,13个县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新建改建厕所426座,南宁市、北海市、贺州市3个市级创建单位共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44座,其中南宁市成立了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两年内投累计入7000多万元财政资金,完成新建改建厕所261座。2015年以来,南宁市先后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厕所革命”创新城市、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今年,南宁市继续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500万元用于旅游厕所建设。

  真抓实干  形成合力 

      抓融合,形成强大推动工作合力。22个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创建县项目用地、项目资金、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信息化建设、口岸管理等多个方面给予了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为县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2015年以来,广西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文化厅、国资委、体育局等多家区直单位与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签订了“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广西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加快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若干支持和激励政策》,努力整合涉农、科教文卫体、生态环境治理、水利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扶持资金26.5亿元 ,促进了旅游与工业、航空、水利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极大促进了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带动了一批创建县的低空游览、户外拓展休闲等旅游新业态发展。目前,一批旅游+农业、旅游+水利、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养生养老、旅游+林业的项目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同时,广西正在探索建立旅游联合体(简称旅联体),通过旅联体带动乡村旅游、旅游扶贫、产业融合,从而促进特色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发展。今年将在北海市涠洲岛景区、崇左市明仕田园景区、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进行试点,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年将在全区推广实施。

  抓环境,打造全景化县域旅游环境。如阳朔县从2015年开始,集中开展“美丽阳朔•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着重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挖掘特色旅游文化,精心打造生态乡村旅游。重点培育了阳朔兴坪、高田、白沙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乡镇和渔村、旧县等特色名村,成功打造了竹蔸寨乡村旅游区、石板桥精品民宿区、骥马古民居体验区等一批特色旅游集群。推出了一江一河、十里画廊、百里新村等13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形成了“村村有景致,处处是风景”的全域旅游格局,逐渐实现了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型旅游向山水田园间的休闲、度假、养生旅游方式拓展。

  抓管理,规范市场,强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目前,阳朔、上林等县相继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派出所),作为旅游治安执法专门机构,既履行行政处罚、刑事案件侦办等传统角色,也发挥“亲民”形象大使作用,为游客提供咨询、疏导、语言支持等志愿者功能;阳朔县、昭平县、金秀县、容县等多地设立了旅游巡回法庭,公正、及时、高效化解涉旅纠纷,依法维护各方权益提供司法保障。目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正在实施或筹划建立旅游发展委+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其他执法(“1+3+N”)的旅游综合执法模式,建立旅游投诉应急联动协调机制、旅游投诉统一受(处)理机制。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与越南边境旅游省份建立了旅游市场秩序共同维护和突发应急事件联合处理机制,在广西东兴、越南下龙湾等地开展跨国旅游联合执法,使边境旅游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努力提升游客满意度。

  经委托第三方对33家特色旅游名县(含创建县) 今年第一季度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游客满意度达到80分以上的31家,最低的游客满意度已达78.87分,特色旅游名县及创建县切实将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放到了首位,使游客亲身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抓培训,不断提升全域旅游发展人才素养。为促进全域旅游这一新概念新理论的有效落地,对其规律有科学、完整的认识,从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到各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层面,邀请专家学者对全域旅游的内涵、外延及路径等进行解读。2016年10月,广西党委组织部、旅游发展委员会、党校共同举办广西全面推进旅游业改革与发展专题研讨班,广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分管旅游的党政领导就“全域旅游”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学习。今年,又分别在杭州和宁夏举办了广西全域旅游发展专题培训班和研讨班,大力提升广西行政管理干部对全域旅游发展的推动能力。

  广西还注重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智力支持,于今年3、4月份与中国旅游报社合作,组织国内及区内专家分两批8个小组分别到19个创建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调研,召开反馈会,为各地全域旅游的发展把脉出方,有效助推当地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品牌凸显  效益提升 

      抓宣传,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对县域旅游宣传营销的支持力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通过整合媒体宣传资源,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平台以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多种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宣传营销,大力推介自身特色旅游产品。同时,各县挖掘独具特色的节庆文化,举办文化节庆活动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今年春节黄金周、清明节与“三月三”6天小长假,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及创建县各景区景点都出现火爆景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阳朔、兴安、东兴、龙胜等13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共接待游客1926.52 万人次,同比增长22.84 %,实现旅游总消费198.67 亿元,同比增长30.91 %。融水、靖西、桂平等20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共接待游客1873.73 万人次,同比增长38.71%,实现旅游总消费194.38 亿元,同比增长46.53 %。,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明显。

  抓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主题形象。三江侗族自治县突出“千年侗寨,梦萦三江”的侗族风情,融水苗族自治县凸显“秀美融水,风情苗乡”的苗族特色,金秀瑶族自治县主打“圣堂仙境,生态瑶都”的瑶族韵味,东兴市打造“上山下海又出国”的边关风光,宜州市打出“三姐故里,歌海宜州”的旅游亮点,涠洲岛提出“美丽涠洲,度假天堂”的旅游理念,上林县力推“壮族老家,养生上林”的旅游诉求,桂平市打响“华南佛都,天国故里,天下奇城”的旅游品牌……

  通过创建活动,广西还涌现了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据了解,截止目前,广西获评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累计达到19个。此外,创建县还成功获评了28个广西特色旅游名镇名村。

  抓共享,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如上林县强力推进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探索出通过扶建房、扶就业、扶创业、扶养老,共享景区建设成果的“四扶一共享”模式,促贫困村“五变”旅游扶贫模式,推进旅游产业和扶贫产业同时开发、并行发展。融水县发展农家乐107家、旅游产品企业和商户达160家,带动贫困户4000多人脱贫致富;龙胜县每年安排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的群众给予扶持,近3万人变成“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靖西市投入2000万元创新开辟串联靖西3镇11村56屯的“全景靖西•边关驿路•风情驿站”旅游骑行绿道;2016年宜州市城乡就业人数10.8万人,其中旅游从业人数为2.74万人,旅游从业人数占城乡就业人口比重的25.4%;2016年全市税收总收入为24545万元 其中旅游业税收为5399万元,占全市税收的22%;2016年全市旅游脱贫人数为4130人,占全市当年脱贫人数的30%。据不完全统计,广西19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6年通过旅游带动脱贫人数超过52000人。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甘霖表示,广西党政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将特色旅游作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今年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四大主题之一加以部署推进,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广西模式创建与提升,为下一阶段广西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标题:【中国旅游报】“双创”并举,广西全域旅游“十抓”出实效
文章地址:http://www.guitutour.com/news/guilin/1473.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热门桂林旅游景区
桂林漓江
桂林漓江
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
两江四湖
两江四湖
遇龙河
遇龙河
象鼻山
象鼻山
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
独秀峰王城
独秀峰王城
乐满地
乐满地
桂林千古情
桂林千古情
桂林旅游
南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