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旅游新闻:【桂林日报】用陶瓷文创续写桂林万年陶历史_桂途旅游网

【桂林日报】用陶瓷文创续写桂林万年陶历史

网络转载 浏览 11826 推荐 313 评论 0 2020年06月22日
黄姚古镇旅游

【桂林日报】用陶瓷文创续写桂林万年陶历史

5月23日,蔡宇轩(中)在甑皮岩“万年智慧”文创产品发布会上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记者韦莎妮娜 摄

【桂林日报】用陶瓷文创续写桂林万年陶历史

根据市场来改进制作的桂州窑陶器。

【桂林日报】用陶瓷文创续写桂林万年陶历史

位于瓦窑小镇的桂州窑烧造窑口(新建)。

【桂林日报】用陶瓷文创续写桂林万年陶历史

为走好文创市场,吕玉林借助外地的优势载体,开发出具有桂林元素的伴手礼。

【桂林日报】用陶瓷文创续写桂林万年陶历史

以陶雏器为设计灵感的桂州陶外表粗犷,有着与紫砂相当的功效。

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名窑的保护与开发。从万年前的甑皮岩到始于南朝的桂州窑,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桂林这片土地留下了众多陶瓷遗产,也给当今的桂林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热爱本土文化的桂林人开始从中挖掘本土地域特色,打造了一批具有桂林符号的陶瓷文创产品,也为桂林的文创产业增添了一抹亮色。

把万年甑皮岩考古成果转化为文创力量

据了解,桂林在甑皮岩、庙岩、大岩三个遗址都发现了距今10000年以上的陶器,是目前中国发现万年古陶考古标本最多的城市。桂林以丰富的考古实物见证了人类陶器从萌芽到产生,从初创、进步到成熟的演化过程,对研究中国陶器的起源有着重大的意义。桂林陶器从发明到传承使用延续12000多年,制作工艺技术演化发展脉络清晰、自成体系,向世人展示了来自桂林的万年智慧,使人类生活从烧烤时代走向煮食时代,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甑皮岩遗址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广西民盟经济委员会等单位合作,深入研究甑皮岩陶器制作工艺,并提炼形成“万年智慧”“万年智慧圣地”等文化名片,研发出了别具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辨识度高的甑皮岩文创产品。桂州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宇轩参与了“万年智慧”文创产品陶制茶艺杯的研发。今年5月23日,甑皮岩“万年智慧”文创产品发布暨2020年科技活动周“传承万年智慧、科技创造生活”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甑皮岩遗址博物馆举行。

1996年出生的蔡宇轩从小就喜欢文化,也因此更青睐文创和文化产业,从北京回来后和朋友创办了手工艺协会,他也因此了解了桂林的手工艺和文化,发现了甑皮岩这一文化“金矿”。“我认为陶器可以实现产业化,于是就在桂林寻找与陶器有关的蛛丝马迹,最后找到了甑皮岩。”蔡宇轩说,“甑皮岩遗址有12000年的历史,(其中的陶器)被考古学界公认为最古老的陶器之一,由此推断桂林是中国最古老的陶器发源地之一,这是一个很大的IP,做文化产业就需要IP和文化内容的加持。”通过考察,蔡宇轩看准甑皮岩的历史底蕴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于是投入到了陶器伴手礼桂州陶的创作中。

“很多理论只停留在博物馆,于是我们就根据甑皮岩的考古成果,经过改良创造出有功能性和特色文化的产品,实现科技成果向实体技术的转变,我们产品的创造性就体现在这一点上。”蔡宇轩说。据了解,2016年9月,历时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围绕甑皮岩首期陶的专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考古模拟试验表明,甑皮岩首期陶能承受火炼而不开裂的奥秘关键在于双料混炼、骨肉相融及特定比例双料混合,只有符合特定配比的双料混炼才能承受高温并保持不裂。双料混炼是指利用一种自然泥土与另一种材料(石料、贝壳或其他材料)以骨肉相融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加适量水羼和,经过一定方式处理后,形成具有一定黏结力及抗烧能力的坯料,用此坯料塑制的器物可承受一定程度的高温烧炼并且炼而不裂,这项工艺反映了桂林万年前先民的智慧。

完全根据考古成果来开发产品并不现实,从调试不同种类、不同粗细的石英砂,再到用什么方式烧窑,达到什么样的功效,蔡宇轩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来研发调配产品。为了创业,他当掉了高中时期创业赚来的钱买来的手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产品的技术在2019年成熟。蔡宇轩向记者展示了他烧制的陶具——— 这些混合着石英砂的器物自然无粉饰之气,散发着古朴、浑厚的美感。蔡宇轩介绍,器物造型以甑皮岩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为创作灵感,原材料则来自大圩、平乐、永福等地。桂林地区亿万年前是海洋,沉积物形成了石灰岩,岩石风化后形成了富含钙、铁等矿物的土壤,再加上石英砂,又起到了吸附过滤、改善水质的作用,因此用这样的陶具喝水会感到口感绵柔,回味清甜,喝茶可以去涩固香,口感层次更丰富。多次的试验也发现,只有柴窑烧出来的器皿才具有这样的口感。不仅如此,这种陶具还有蓄热能力良好,稳定性强耐烧不易开裂等特点,功效与紫砂相当。

蔡宇轩说,目前市民、游客消费比例各占一半,既有为亲友找寻桂林特色礼物,用来赠送给国外生意伙伴的桂林市民,也有来自坭兴陶产地钦州的游客等。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来自福建漳州的游客,“这位游客买回去后就在宾馆泡茶喝,发现茶的口感特别好,第二天又购买了20多个有同等功能的杯子,回到福建后又继续追加,前前后后要了30多个杯子。”蔡宇轩认为,目前大部分消费者看中的是器物的使用功能,“有一定的功能性,消费者才会静下心来听你讲述背后的文化故事。目前产品的定位是中低端,消费者对50-100元的价格区间没有太多顾虑。”对于产品的销售渠道,年轻的蔡宇轩更倾向于线上,今后他将尝试线上带货的方式,“自媒体的发展和自助行游客的增多,会将流量分流到优质的文创产品上来。”蔡宇轩认为。

用现代手段助力千年桂州窑复兴

桂州窑于南朝晚期创烧,盛于隋唐,衰于北宋,是一处与桂林佛教兴衰密切相关的窑场。因隋唐时期桂林被称为桂州,故得此名。桂州窑位于今桂林市南郊柘木镇上窑村,北距桂林市区约7公里,这里人口密集,草木茂盛,临近漓江,为桂林古代陶瓷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桂州窑发现于1965年,1988年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生活用品、佛像和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桂州故城寺庙遗址的隋唐文化层中也广泛出土,说明兴建桂州寺院殿堂的建筑材料,多为桂州窑所烧制。

2013年,在八桂画院供职的吕玉林开始在陶瓷作品上作画,由此涉足文创领域。彼时瓦窑小镇的开发,让他了解到了桂州窑,而他也希望通过桂林山水的绘画,借助陶瓷这个载体走进文创市场,于是就有了后来“复兴”桂州窑的故事。为保证桂州窑的本土特色,采用了“双料混炼”技术,选取漓江边的石英砂和桂林本地的陶土为原料,并在临桂五通找到并购买回了原始的制陶工具,而传统工艺柴烧产生的落灰,即使不上釉,也可以为陶器作品带来天然的禅意。

吕玉林认为,文化需要尊重与保护,更需要活化与传承,要做好内容的创新,用现代方式讲好传统文化故事,可以通过现代技术等方式将其转化为当代人所接纳、认可的展现形式。对桂州窑出土的佛像、瓦当等文物的复刻是毫无意义的,于是就根据市场来改进、制作陶器的器型。“用古老的陶艺来表达现代的东西才能把文创做好。”吕玉林说。

吕玉林也并不拘泥于本土的材料和传统工艺,他认为文创产品可以用不同的载体来做,甚至可以借助外来的东西,具有桂林山水、地标等元素的内容才是文创走好市场道路最重要的因素。吕玉林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晶莹剔透的瓷杯,杯身上的漓江风景绘画和题字均为吕玉林原创,而坯料则使用了外地更为细腻的矿土,“这款就体现了借别人的载体,来表现桂林的特点,走市场的原材料还是要借助外力的,也能保证生存。”

“做文创设计的灵感就是一瞬间,借鉴和触类旁通是很重要的,闭门造车永远想不出好的创意,所以我经常去国内的各大展会学习寻找灵感,但我总是会想着往桂林元素的方向靠。”吕玉林说,做文创不同于他的本职绘画工作,这给他带来了更大的成就感,“绘画只是一种平面上的视觉,但是通过文创可以把你想象中的东西变成实物,有人购买你的产品就说明是一种认可,说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

吕玉林透露,有顾客在位于王城根下的实体店购买过产品后,还会继续关注后续新品的上市。6月13—14日,我市在历史文化街区正阳广场——— 东西巷组织开展了“非遗购物节”现场销售活动,这次活动给了吕玉林很大的信心,“我们的产品并不便宜,但消费者反映很好,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吕玉林透露,通过网络宣传,现在一些市民已经了解到了桂州窑的文化魅力,因此推销人员在介绍产品后就能很快成交,大部分购买产品的都是年轻市民。“如今大家通过网络也了解到柴烧难度大、价格昂贵的特点,而赶时髦的年轻人对文创的接受度更高。”吕玉林解释道,“如果能创作出好的款式,相信桂州窑能在年轻人当中传播得更快。”通过这次“非遗集市”,吕玉林也认识到了产品包装不足等问题。对于产品如何走市场、如何推广,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考量“我们现在也在尽力缩短这个时间。”吕玉林说。

振兴陶瓷产业,桂林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9年5月26日,桂林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座谈研讨会在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召开。与会专家讨论认为,从全球视野看,桂林是中国陶器的重要起源地,也是展示中国陶器从无到有、从原始到成熟发展历程考古资料最系统、最全面的城市,把桂林陶瓷文化放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予以研究,意义重大。桂林史前陶器的发现与研究为桂林赢得了“万年智慧圣地”的美誉。今天,“万年智慧”必将为桂林陶瓷产业的振兴注入强大的原动力。下一步,建议桂林要加强对桂林陶瓷文化与产业融合的研究,桂林陶瓷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不是瓷器,而应是陶器。建议考虑成立桂林陶瓷研究中心,梳理挖掘桂林陶瓷文化的特点,充分研究评估桂林发展陶瓷产业做强做大的可行性。要在建构“桂林是中国陶器故乡”的公众普遍认知背景下打造“桂林陶”特色品牌产品,布局发展桂林陶产业链。建议在临桂大岩遗址文化公园建设“中国桂林·陶瓷博物馆”,彰显桂林是中国陶器工艺发展演化最清晰的城市形象,并把它打造成为桂林陶文化展示、传播与教育的基地;实施“陶器+”产业发展战略,把桂林陶器产品研发与“万年智慧”品牌元素融合起来,与桂林三花酒、桂花茶、米粉、油茶等传统产业产品结合起来,增加桂林陶器的附加值和市场空间;同时,探索发展高科技桂林陶产品的可行性,通过研发“科技智慧陶”实现桂林陶产业弯道超车,形成桂林独具特色的陶器产业快速发展之路。

吕玉林认为,文创的创意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的构想是邀请区内外的陶艺家来桂林创作以桂林山水为内容的作品,再通过办展的方式邀请企业家和旅游界人士来投票,评选出心中最好的文创产品,最后再来推广,让更多人知道桂州窑,拓宽其知名度。“每个人心中的桂林山水是不一样的,这样可以集思广益,丰富产品种类。”此外,他还成立了桂州窑文化研究院,核心团队是以一位教授和两位博士为主的陶瓷专业专家,而学者带的学生又可以发挥年轻人的创意,专业人士的聚集可以助力桂州窑做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提倡文化自信。文创是个朝阳产业,越早介入越好,从大趋势来看,站在这个潮流上准没错。”蔡宇轩说。他认为文创既好做也不好做,好做在于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博物馆文创和旅游文创不变的策略就是要紧扣当地的文化,“但文创是一个多行业交融的产业,需要有设计师的艺术感,有史学家对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尊重,还要有商人的市场思维,只有把产品卖掉才能体现产品的价值,想要做好来,需要具备这三者的能力。”蔡宇轩说,之所以为自己的公司取名为“桂州”,正是因为唐时的桂林陶瓷业兴盛,当时叫桂州,“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桂林的陶文化产业带回到当年唐朝时期窑火冲天,生机勃勃的状态”。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胡晓诗摄

文章标题:【桂林日报】用陶瓷文创续写桂林万年陶历史
文章地址:http://www.guitutour.com/news/guilin/1286.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热门桂林旅游景区
桂林漓江
桂林漓江
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
两江四湖
两江四湖
遇龙河
遇龙河
象鼻山
象鼻山
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
独秀峰王城
独秀峰王城
乐满地
乐满地
桂林千古情
桂林千古情
桂林旅游
南宁旅游